(7)“雞鳴小戰(zhàn)”是具體描寫楚漢兩軍短兵相接、氣息急促的場景。多處音頭運用了掃弦、長輪、滾弦、煞弦結合在一起非常戲劇性地描寫了刀槍相擊的戰(zhàn)爭場面。此處音頭的掃弦要干脆、下弦快、入弦淺,力度強,手離復手的位置要遠。
(8)“九里山大戰(zhàn)”描繪兩軍生死搏殺場面。馬蹄聲、刀劍聲、士兵吶喊聲層戀疊峰、震撼人心。主要先用“劃、排、彈、排”交替彈法,后用拼雙弦,推拉等技法,將音樂推向高潮。是本曲的主要樂段之一。
第三部分:共兩段描寫與項羽失敗后在烏江邊自刎的情景
(9)“項王敗陣”此段用了大篇幅“鳳點頭”的技巧,此處還有用“夾掃”演奏的馬蹄聲,以下專門講一下最后一小節(jié)的“掃弦”,此處的掃弦要干脆利落,蒼勁有力,掃完馬上煞弦,具體演奏方法入弦要淺,力度要強,速度要快。
(10)“烏江自刎”節(jié)奏自由,速度變化較多,同音反復和節(jié)奏緊密的馬蹄聲交替,表現(xiàn)了突圍落荒的而逃的項王和漢軍緊迫不舍的場面,接著是一段悲壯的旋律,表現(xiàn)了項羽自刎,最后四弦一“劃”后急“煞”音嘎然而止,一般演奏都在此處全曲結束,有的譜中也有接著再描寫劉邦獲勝后的凱旋歸來情景,此處不再一一講解,演奏者的自身對樂曲的理解來選擇最后三段演還是不演。